接着,他就坐在车窗边,看着自己的战友们渐渐远去,看着冬日冰雪下的彼尔姆渐渐远去。
一条黑龙在冰原上疾驰,入夜时分军列抵达叶卡捷琳堡,杨明志很清楚自己翻越了乌拉尔山再度回到亚洲。
接下来又是一次漫长的旅途。
刚刚结束的降雪袭扰了大半个东欧以及整个西伯利亚,相比之下还是西伯利亚的雪最为厚实。
进入亚洲后,白天的气温不上零度,夜里的情况更加糟糕,零下十度是非常正常的。
杨明志觉得自己乘坐的就是彻头彻尾的雪国列车,好在煤车的燃料非常充裕,餐车的食物储备不但充实,还有不少伏特加和红酒可供畅饮。
不过在斯摩棱斯克地区,随着阳光的全面回归,之前因为寒流稍稍冻结的烂泥沼泽,尔今又成了纯粹的烂泥地。
一年多以来,德军已经受够了俄罗斯的烂泥地,当然苏军也非常讨厌烂泥。
气温回升了,莫德尔的心情稍稍好转。
土地状况继续恶化,狼堡方面命令自己“更主动一些”,现在自己就是想组织一个师展开进攻,泥泞也会让人们想到去年进军莫斯科的“九月泥路”。
泥泞最大的好处还有一个,它是最为关键的好处。
苏军的坦克也会陷入泥地,步兵也要面对没膝深的泥浆,因此苏军不会愚蠢的在十月份发动进攻!
莫德尔断定十月份的战线将是稳定的,但是,恐怕稳定的持续时间必然非常短暂。
每年的十一月俄罗斯必然下大雪,寒流南下必带来极寒!
虽然1942年的冬季的俄罗斯式的暖冬,是德军完全能够容忍的,也是德军军械的汽油、润滑油能够忍受。
何况现在德军的燃料里加入了更高级的防冻剂,即便是1941年级别的寒冬,德军的后勤部门认为部队也是可以应对。
德军的后勤部门有着高度信心,广大士兵的心理动态就非常微妙了。
莫德尔麾下有大量参与过去年远征的士兵,他们结结实实的感受到了俄罗斯冬季的恶意。那是他们第一次进入俄罗斯,结果就遭遇到二十世纪最寒冷的三个冬季之一。但他们又不知这些,他们觉得那种冬季接近零下三十度的极寒,在广袤的俄罗斯是一种正常。
当下莫德尔和保卢斯的部队都面临很大挑战,压力最大的当然是保卢斯。
宏观上天气越来越冷,德军需要更多的燃料更多的粮食,以及更多的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