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期未开民智的百姓的善恶观就是如此简单,他们也不会去思考什么大义,他们只知道有人要他们苦一苦自己,许诺他们的美好未来也没有兑现。
燕国百姓的心态,若非北方有个东胡,外加自身没那么富,恐怕早就与齐国百姓一样了。
毕竟燕国自五国伐齐后已经许多年没有经历本土战乱了,除了某位自认为优势在我的燕王喜偷袭不成反被揍把战火带到了本土以外。
偏安一隅,这是经历了近八百年战乱的各国百姓的普遍思想,民众的厌战情绪几乎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民众太渴望一个和平的时代来临了。
即便是秦国的老秦人也多多少少生出了不少厌战情绪,不复当年惠文王和昭襄王时期的战争热情了,也就是改变命运的晋升机会和远超各国的田宅赏赐激励着老秦人的进取心罢了。
而燕国经历了一次对外进攻的大败,两次对外进攻的大败,紧接着又是第三次对外进攻的大败,这自然更加让燕国百姓厌恶起了战争。
被他国攻打大败也就罢了,尚可理解,可连续对外进攻还屡战屡败,这不是君王好高骛远穷兵黩武又是什么?
若非燕国建立了八百年,燕国百姓对燕王都是有着敬畏之心的,恐怕揭竿能提前二十年,一如后世某位三征高句丽惨败的二世祖。
但饶是如此,燕丹本就不足的威望已经降低到了一个极低的程度,即便是墨家宣布要联合诸子百家以及秦、楚、齐以及作为秦国附庸的卫国一同审判燕丹,燕国百姓都为之惊叹。
也就仅仅是惊诧,反对者寥寥无几,反而不少蓟城郊外的百姓都准备入城一观,各地的贵族豪强也都想看看这千古头一遭的稀罕事。
毕竟在论政台公审一位君王,墨家建立几百年来可从未有过,之前也不过是由一些暴君的臣子代为出席,或是宋康王那种拒绝出席后被墨家鼓动齐国灭了的。
秦国派来了八岁的扶苏以及孝文王之子公子傒。
楚国则是派出了与燕丹的太子三士中的一位同名的左徒宋义,齐国则是派出了虽无相邦之名却是齐王最倚重的臣子即墨大夫观礼。
论政台上,弥漫着一片肃杀森严,四周各有黑白二色大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一座简简单单的高台,台上横着两块并排的牌匾,其中一块上书“墨家论政台”五个大字,另一块则书写着“敬天明鬼”四字。
台下,正面数张长案,肃然端坐着各学派及秦、齐、楚三国各一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