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多废话,林文卿给林默介绍了他看到那支拖驳船队情况,背景比较复杂,所以连带林家投资建设船厂的情况也娓娓阐述说明了一番。
因为林家产业的主要布局,是身处大后方的内陆,而国内工业基础薄弱,所以前期需要运输大量机器甚至建材,以及前期生产所需从国内其他地区乃至国外购进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等,生产后也可能需要运输出来,产生了极大的运输需求,而最现实甚至可行的方案就只有水运。
而从长江口启运,几乎要沿长江航行二千多公里航程才能抵达川渝,虽然国内并不缺乏水路运输工具,但多为老旧、无机械动力的传统木船,并不是很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何况这需求本身也是一门好生意,加上买到的废旧机器设备和图纸资料中,有数量不少与船舶有关的东西,所以林家把造船也列为一项重要投资,而且还在其他产业之前便早早进行投资建设。
修整好了废旧机器设备,整理了相关的图纸资料,还从南起广西北至东北的广大沿海城市,像是香港、广州、厦门、上海、天津等地船厂一类地方,高薪挖来了一大批工程师、优秀的技工技师,其中不少是费心找寻到从东北过来工作无着落或不满意的船舶方面人才。
在机器设备方面,除了手上的这批老旧机器设备,还特意采购了一批新式设备,像是方便快捷的气切割设备、焊接设备及相关物料,甚至打铆钉、加热铆钉都采购配置了最新式机器。
为了尽快投产,船用钢板、骨架这些都外购了一批优质钢材,这可都是投机资金中挤出来的,各方面配置可说得上豪气,可惜结果并不是太如人意,甚至成了一些人眼中的笑柄。
首先是船厂建设,林家选定在了宜宾、重庆、宜昌、武汉几地建设船厂,可惜宜宾、重庆的,连建设船坞船台的水泥、钢筋这些都要从外运入。
至于造船用的钢材这些就更不用说,国内就没多少家能够出产,更别说军阀混战都还不算结束的川内了,受限于运力只得暂时搁置,只是在两地修整、开挖出了场地。
其次就是所造船只,船只大小林家只筹划了四类吨级,一类是百吨级船舶修造厂,主要建造百吨以内新船,以及维修改造老式木船,其实就是给老木船加装动力,改成机帆或机动船。
一类是三百吨级造船厂,营造三百吨上下吨位新船;一类五百吨级造船厂,营造五百吨上下吨位新船;剩下一类是一千吨级船厂,主要营造的还是五百吨至一千吨的新船,只是预留了千吨出头船只建造能力。
不少人看林家先前搞出来的动静,还以为是要整啥大动作,结果最后你就搞出这来?不少人都出言嘲讽,说看你那动静,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建啥万吨巨轮,结果最大你都只敢搞个千吨咪咪船。
对此林家倒不甚在意,甚至于乐得如此,毕竟林家还需要时间沉淀,需要时间来发展壮大,被看轻了,虽然面上不好瞧,但能省却很多麻烦。
再说了,林家造船只是为了在江河里搞运输,甚至首要的是保证能在三峡这段航道通航,再大的也白瞎啊!再说,林家付出的价钱,也不可能搞来更大船厂的老设备、老技术图纸这些,这个吨数的船是最有用也最现实的。
具体投建情况,宜宾只准备投建百吨级、三百吨级的船厂,主要是修造船只以供用于川内航线的运输,但其实更多的,是鸡蛋不全放一个篮子的想法。
重庆的话,就是布局重心,筹备的是一个千吨级中型船厂,一个五百吨级的中大型船厂,二个三百吨级的中型船厂,以及一个大型或二三个中小型修造厂,可能会有五到八个船厂。
当然,肯定不可能都集中在市区或周边,而是分散在周边县市,林家各种布局,就是以战争暴发为前提,自然不可能扎堆在一块方便人轰炸。
至于船厂大小,是以林家自定的标准来划分,完全建成投产后,小型厂一年至少能修造下水千吨以上,中型厂一年三千吨以上,大型厂一年五千吨,中小、中大则介于二者之间。
船只大小以新建三百吨级、五百吨级船只为主,按设想,五百吨应该会是三峡及川内长江航道上的主力船只,三百吨则是川内其他航道上的主力船只,至于百吨级修造厂,则是开发现有船只的运输潜力这些。
宜昌同样是四类船厂齐全,但每一类只有一个厂,林家的人并不认为日本人能打到这,而且这里很可能成为川内川外航运枢纽,所以对其押注也不低。
这安排林默并没有反对,他也不清楚日本人这一世还能否攻到这里,而且林家也认为这里可能遭到日本人大举的空袭破坏,所以对撤厂转移也是做了规划预案的。
宜昌是一家中小型的千吨级船厂,林家认为应该让其尽快投产,用于运输大型设备、机器这些,方便在后方加快建设进度,三百、五百也是各一个中小型船厂,百吨级则是二个中型船厂,都还在各自建设中,连设备都才刚洽谈采购。
船厂主要设备,林家也还想买倒闭船厂的,只有像切割、焊接、钉铆的中小型设备才买新的,主要是实惠划算,而且这类大设备,新旧其实差距并没多大,反而老设备其设计这些多数更加成熟可靠。
而且这类设备多数是搞搬搬、压压、弯折卷滚轧等这类活,新设备其实也提高不了多少效率,至于涉及的造船新技术、新工艺,只能说林家连老的都还吃不透,甚至吃透还不知道要多少年,可不想还没会走就要跑,反而是那些小型的新设备、新工艺,对建造效率的提升颇为为显着,林家因此才入的手,毕竟他们确实很需要时间。
找的人,还是之前的,破产厂房尾货和相关的废弃资料这些已经交付完,林家也如约付了尾款,清仓白银合约后转移出的首批款项,在各地经过几次汇兑并转到香港之后,又经换汇后才将款项打给了对方,双方目前保持着联系并准备进一步合作。
武汉这边的船厂,林家是确定一旦中日战火燃起,会立马拆解搬迁至后方的,至于为何还建?因为运力不足啊!还急待解决,不然不管是机器、物料还是其他,很难寻到足够运力支持林家后面的一系列规划布局。
选在武汉,一来运输造船物料距离更短更快,二来是一旦战事爆发,空间换时间,还能让林家有时间拆解搬迁,三来武汉三镇的工业基础在国内也算非常不错了,可以借用这些现成的工厂企业给船厂做些配套,让船厂尽快投产。
目前倒饬出来的老设备,采买的新设备这些,基本都投入到了武汉这边的船厂,筹划建设的,是三百吨、五百吨各一家大型船厂,百吨级的两家中大型船厂。
前面三地未弄大型船厂,有的是没太多这需求,像千吨船厂;有的是为防袭击这类造成损失,所以控制了船厂规模,但这边不同,战火一燃便会搬迁,所以便不费那功夫了。
不过船厂也是分批投建,建成一部分便直接投产,五百吨级船厂刚刚才建成一小部分试投产,目前才刚铺设首船龙骨。
而三百吨级船厂则投产最快,各类造船器械也最是齐全,林家直接盘下了当地一个以前的江广船老船厂,虽已残破,但有现成坞渠等翻修改建后便能投入使用,林家也颇费了一番功夫,所以几个月前便有一部分建成投产了,而且投产部分便直接具备了中型船厂规模。
百吨级之所以分成两个,也是因为直接利用现成旧船厂的原因,而且修造厂主要就是为改装旧船,这些船普遍较小,中大规模就能同时弄一大堆的船,规模再大就会比较杂乱难以管理,所以有意压低了规模,两厂也基本是与三百吨级船厂前后脚投入使用,且投产就基本完成全厂翻新改建。
只能说,建船厂林家每一步都还走得比较踏实,也不算沾染什么投机上的躁动情绪这种事,但架不住有猪队友啊!最后投产的情况,确实是让林家有些难堪。
三个投产船厂,选出负责的两个船厂厂长是对卧龙凤雏,搞出的笑话让人一言难尽,甚至还有好事之人给编排了首打油诗奚落。
一牛一媚一憨包,一厂一长全草包。
牛皮谄媚瓜娃子,震天马屁崩傻子。
说的是三个船厂厂长,一个是牛皮吹得震天响,一个是只会谄媚拍马屁,还有一个是憨包让屁崩傻了,嘲笑三个厂长都是草包玩意,至于为啥之前说只有两个卧龙凤雏呢?后面再细讲。
吹牛皮的,就是三百吨级船厂厂长,棺材船,或者说棺材船的原版船,就是这家伙的杰作,是林家挖来最‘牛’的牛人。
其履历那叫一个光鲜亮丽,出生于上海,在香港成长入学,留学于英国,在英国知名船厂进修过,还曾在新加坡、香港等地洋行船厂担任重要职务,后又在广州当地船厂,主持了众多船舶的设计建造工作,担当过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手笔中不乏有数千吨的远洋轮船。
林家重金将其挖来,哪料是个水货,说好听点儿,叫擅长组织统筹管理工作,说难听点,特长就是分功劳、使唤人办事,自己则是把上司、领导、老板之类人伺候糊弄好,最大的作用就是要来资源、支持、好处,打消上面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想法这些。
当然,并不能说他的作用不重要,甚至恰恰相反,在其之前所任职的公司,他能发挥的作用,几乎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一环,但可惜这次碰上的是林家。
喜欢谍海孤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