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绩会愿意取黎阳仓,这一点,李善道料到了。
刚即魏公之位,正是需要笼络翟让、徐世绩等一干瓦岗将领,以巩固自身地位的时候,李密应是不会驳徐世绩、翟让的脸面,不会对此不同意,这一点,李善道也料到了。
他没有料到的是,虽然如此,取黎阳仓的军令,还是直到多半个月后,李密才下。
细想一下,这其实也并不奇怪。
打下黎阳仓的好处,李善道等能够看到,李密岂会看不到?
况且,徐世绩在向李密请求攻黎阳仓时,搬出的理由,亦委实太过牵强。
却那日李善道求见徐世绩,向徐世绩提出了打黎阳仓的建议后,一如他之所料,徐世绩当时就同意了。於次日,徐世绩带着李善道,去谒见了翟让,翟让也是立刻就同意了。只是翟让顾虑身份,认为不适合由他亲自向李密提出此议,遂乃由徐世绩出面,去向李密来说。
所谓“师出有名”,打黎阳仓,总得有个理由。
徐世绩於是在向李密提说此议时,搬出了一个“河南、山东大水,死者将半,昏主令饥民就食黎阳,开仓赈给,而仓司不按时赈给,死者日数万人,河南、山东之民,今怨者载道,且复天下大乱,本是为饥,因臣愚见,今若更得黎阳一仓,大事济矣”的借口。
这个借口,很明显,一看就是借口。
河南、山东大水,死者将半的夸张之辞也好,天下大乱、本是为饥之语也罢,兴洛仓现已为瓦岗义军所得,只凭兴洛仓一仓之粮,实际上至少在较长时期内,就足以解决这两个问题了!
根本就不需要再去把黎阳仓打下来。
但凡明眼人,谁不能一眼看出,这实只不过是徐世绩的一个借口!徐世绩提出此请的真实目的,不会有第二个,只能是打算学李密取兴洛仓的故技,而欲以黎阳仓为基,发展自身罢了。
话则说了,那为何徐世绩不用别的借口为理由?原因也很简单,实在是没别的借口可用。
若非是刚即魏公之位,确乎现是需要笼络翟让、徐世绩等的时候,徐世绩的此个请求,李密又不傻,铁定不会同意!却迫於形势,因此虽明知徐世绩之此请后边,所隐含着的徐世绩、翟让等的本意,内心中再是不情愿,到末了,李密终究仍是允可了徐世绩的此请。
但也恰是因为“内心中的不情愿”,所以令徐世绩攻黎阳仓的命令,才拖了多半个月才下!
——不错,攻黎阳仓的命令,是直接下给了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