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接纳宁波移民的地方。
考虑到在安全形势复杂的辽东地区垦荒,花费势必不小,因此接收移民不是无偿的。事实上按照规定,每个来自宁波府的移民都必须为每亩荒地支付高达七元的对价,否则就只能在辽东大地上租种国营农场的荒地。同理,目前安置在丹东、宽甸二县的山*東西四府灾民也不可能无偿得到已经分发给他们的土地,他们同样需要为自己的份地支付十元每亩的购地款,且没有选择租种与否的权利,所需款项一律从日后他们的土地收入中扣除,并计算利息。
这样的条件说不上多么优裕,但也绝对算不上苛待。西四府灾民们自然无从选择,只能老老实实接受政府的安排,而宁波府的移民们在凋敝的经济形势的倒逼下,其实也没太多选择的余地,他们只能拿出自己仅有的积蓄有的人甚至需要向亲朋好友商借向登莱开拓队一次性缴纳了购地款(五亩起购,三十亩封顶),然后带上自己的行李和家人,黯然离开了自幼生活的宁波,踏上了出海谋生的道路。
中国人或者说炎黄子孙在东北的移民大幕,在明末中断了数十年之后,再度徐徐开启。与清末那会山*東、河北移民为主不同,这次主要是以山*東西四府及南方宁波一带的移民为主;清末那会闯关东的移民先辽西、后辽东,最后北满,一步步填满空白的黑土地,且与俄国人、日本人多多少少存在着一种移民竞赛(当然这种始于1904年左右的竞赛最后以中国人大获全胜而告终,因为在二十多年后中国人已经有了3000万,而日本人不过区区几十万,俄国人最多时也不过一百多万罢了),这次是先辽东、后辽西,且外东北与北满在此之前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
东三省这片辽阔、肥沃的土地,终究还是落在了炎黄子孙的手中(这次还多了个外东北),区别只不过是哪个政权主导这种行动罢了。
“移民安置工作必须要做好,不然大家整日里光担惊受怕了,哪还有心思种地垦荒?”廖得功上尉满腹心事地拍了拍地头某个满是弹丸坑洞的木柱子,说道:“丹东县去年的垦荒收成只能说马马虎虎,甚至还不能抵充数万垦荒移民的粮食消耗,不得不让朝鲜人紧急输送了一批粮食过来才勉强堵上了缺口。这怎么行呢?”
说到这里,廖得功就有些火大了,只听他转身看向远方的地平线,说到:“究其原因,还是鞑子对我们的骚扰太过‘得力’了,得力到极大影响了我们的粮食生产!移民跑散了不少不说,快要收获的麦田也被人放火毁掉了不少,真是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