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星际穿越》就暂停科幻电影,除非之后的特效技术能够让一个1500多人的特效团队在一年左右时间里展现一个无比真实的、浩瀚的太空、外星,把电影周期压缩在两年之内,要不然周期就太长了。 是贯穿全片,而不是区区一两个镜头,也不是重复老在那几处背景里打转。 《明日边缘》实拍,场景在地球上,《火星救援》就一个火星地面的和星空的特效。 《星际穿越》同样没有太复杂的特效。 确定好初稿之后,唐安没有急着继续剧本的创作,摆在面前的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 诺兰当初是使用70mm胶片IMAX拍摄,最后目前国内基本没有电影用到70mm的胶片。 其实就算用70mm胶片拍,国内也只能有数字IMAX、普通数字、35mm胶片版、几个版本。 至于70mm胶片IMAX,国内的银幕加起来只有5块。 胶片IMAX全球都几乎没有多少,IMAX公司正在全球推广IMAX数字化,成本更低。 中影数字研发的华国巨幕也都是数字巨幕。 就算放眼全球,拥有70mm胶片IMAX放映设备的电影院不足3%。 拍的再好也是白搭,放映条件跟不上。 不过70mm胶片拍出来的和35mm胶片拍出来的就算放到数字MAX和巨幕上放映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毕竟片源质量更高了,多少会好点。 但是播放设备达不到要求,无法100%展现电影的效果。 到底怎么权衡,或者使用数字拍摄。 《火星救援》使用的是4K数字摄影机拍摄,如今好像米国已经研制出了6K数字摄影机。 35mm胶片拍出来的是4K,做完后期差不多就是3.5K。 4K摄影机拍摄出来做完后期也没有4K,《火星救援》哪怕后期做到及其精细,也只有3K,但是普通观众几乎分不出来。 6K数字摄影机拍出来的成片经过后期压缩之后已经能达到4K,比35MM胶片还要清晰。 但是国内4K数字放映设备又没有多少,依然是徒劳。 70mm胶片IMAX是最好的选择,不过没有摄影机,全球都只有5台,能不能租来都是个问题。 甚至说同一种设备、银幕,放映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可能是投影仪的镜头、灯泡等等各方面的问题。 不光考虑设备,电影本身适合与否也要考虑到。 不同的电影对于画面要求不一样,《火星救援》大部分都是数字拍摄,也有一部分使用胶片拍摄。 太多问题了,还有3D和2D的选择,这些唐安一个人无法做决定,今天把天宫异彩艺术总监肖阳、剧组艺术指导叶锦田以及灯光、摄影各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