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郑重地宣告召集五国会谈之后。
率先响应地理所当然是京兆府近前地西夏。西夏君臣实在是找不出任何拒绝的理由。
宋军十几万把刀就架在他脖子前面,这时候讲任何道理都立不住跟脚。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讲道理。如果道理也讲不通,那只剩下了一个选择,加入他们。
所以西夏决定主动参与这次会谈,并借着大宋之势,分一杯羹。
丝绸之路必然会经过西夏境内,有这个地理优势,西夏既可以设卡征税,又能参与商路贸易。
对依靠贸易维持财政稳定地西夏而言,重开丝绸之路,本身也是一件利益极多地事情。
而趁着其他使节未抵达京兆府这段时间,西夏使节还与大宋鸿胪寺官员展开了紧锣密鼓地一系列谈判。
其中重点是两国的外交关系。
这是宋金两国和议之后,西夏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在靖康和议中,金国将燕云十州归还给了大宋,大宋也尊金国为当今大国,两国地位平等,往来互致国书。大概类似于汉与匈奴,唐与突厥。
可是这就导致,西夏必须定下国策,该如何侍奉大宋?
在政和年间,西夏被打得几乎灭国,所以选择“侍宋如父”,西夏国主李乾顺被大宋赐赵姓,从此更名赵乾顺。
随着金国崛起,他们又抛弃大宋,认金国为宗主国。
靖康和议之后,大宋一直在治理洪水,梳理内部事物,没空管西夏。
但,大宋不可能一直这么放任西夏逍遥自在,早晚会腾出手来,收拾四方。
这次会谈,西夏一见到大宋有处置外交事宜的苗头,立即主动派人来协商这个问题。
距离西夏与大宋的兵戈刚停下十余年,一代人都没长大,还是一群屁大点的熊孩子。西夏上下层都实在不想再见到宋军几十万大军又一次冲进国内搅得天翻地覆。
这本来是一件比较容易解决的外交事情。大不了再跪一次,毕竟跪了这么多次,西夏都已经跪习惯了。
西夏认为如今大宋没有内忧外患,像一头蓄势待发的勐虎。而金国却被缠在了漠北。一旦宋军攻夏,金军绝不会冒着再开战端的风险,撕毁和议条约,帮助西夏。
这种情况下,西夏迫于军事压力,重新认大宋为宗主国,是无奈之举。之后向金国使节解释,想必金国能够理解。
鸿胪寺卿唐翊跟西夏谈了近半个月,各项事宜都谈妥了,但谈判内容送回东京后,却被当今官家亲自驳回。
其中的关键在于朝会礼仪方面的细节。
每年正月初一的大朝会上,各国觐见使节会在大庆殿朝拜大宋皇帝。
但其中礼仪却各有区分。真腊、大理、大食的使节是不定期朝贡,其礼仪不定,特事特议。
但西夏与辽国、回纥、于阗、高丽、大瞿越国、三佛齐国都是年年要朝贡的,有严格的礼仪规定。
大概分为三等,其中高丽和大瞿越国都是中国属国,使臣在殿上朝拜的礼节严格按照汉礼执行。
回纥、于阗和三佛齐国,是羁縻的远方胡族,需要感化。他们都是穿本族服饰,行本民族礼仪。比如三佛齐国,如何拜佛祖,就如何拜大宋皇帝。然后大宋赐予其中原服饰衣服。
最特殊的就是辽国与西夏。辽国尊大宋为长兄之国,所以正使、副使都行跪拜礼。只是正使行契丹的跪拜礼,副使穿汉服,严格执行汉礼。
而西夏正副使却都穿着本民族服饰,头戴短小金冠,不跪拜,只叉手行拱手礼。
见到皇帝,只拱拱手?赵桓穿越以来,敢对他这么拽的,坟头草都已经三尺高了。
在京兆府主持外交事宜的鸿胪寺卿唐翊,收到来自女儿唐怡在宫中的确切消息,随即一改此前好好先生的形象,态度无比强硬。
西夏今后朝拜中原,必须如高丽,越国故事,服饰、礼仪一如汉臣。
这引起西夏使团的强烈抵制,西夏副使苦苦哀求,请双方礼仪如旧。
有识之士都能清楚,西夏一旦接受这种协议,其文化认同,民族特色都将迅速消失,一旦衰落,宋朝就将在这里无障碍地重设州县,再复河西走廊,酒泉、武威、张掖、敦煌、瓜州、沙洲等汉家故地。
西夏国内虽然推行汉风,崇慕儒士,但所有人都清楚在对外方面必须坚定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绝不能被宋室掌握宣称。
可任西夏副使如何能言善辩,并四处疏通关系,联络在京兆府地鸿胪寺官员。大宋谈判地态度没有一丝动摇。
情况再次重现经典,赵桓为大宋守住了底线,那这个强大的国家就不会有太差的表现。足以碾压过四方。
双方谈判,直到金国使节到来也没有取得进展。
但谈判已经拖延不下去了,一旦宋金使节谈判之后,双方重申谨守和约。对西夏而言就失去了回旋的余地。要么无条件答应大宋的所有要求,要么两国动用数十万大军再战一场。
最终西夏副使的苦苦坚持,败给了西夏国主的满腹私欲。
大宋许诺,西夏在今后任何外交场合都行汉臣礼节,穿中原服饰。那西夏国主可以不用认赵桓为父,他西夏国主亦无需再姓赵,可以复李乾顺之名。
所以赵桓的好大儿李乾顺就最后一次尽孝,签了这份宗藩协议。
西夏为大宋藩臣,每年朝贡都要行汉臣礼,并需进贡战马五百匹,青盐两千石,毡毯三千张,大黄五千斤。
这些都是西夏最着名的特产,是往大宋、金国、辽国畅销的物品,对大宋而言,尤其对赵宋天子赵桓,这是绝佳的贡品。
皇室财团甚至出了一个专门的企业,就负责打点出售各国朝贡给天子的贡品。
大宋赐给西夏的东西,则包括御赐宫廷服饰三百件,皇家御用瓷器三百套,水晶琉璃盏一百件。
看起来,那名声自然是高大上无比,彷佛价值连城,当然实际上夸得也是价值连城。
但真实情况就跟《大明通典》一样,掌握了定价权的宗主国,把赏赐物品的价格提升了不止十倍。
这些赏赐其实就是大宋财团出产的服装三百套、瓷器三百套以及新技术玻璃杯盏一百件。
要说价值,卖到西夏肯定是价值不菲。但绝对抵不上西夏这些贡品。
可是也没办法,双方国力在那里摆着,西夏不得不向大宋进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