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九点。
白方,古里走廊方向。
星空之下,一架运输机正贴着群山峰尖进行飞行。
驾驶室内,机组人员的脸上都绷得紧紧的,看不到任何表情。
这架运输机的运输机组也是冒着极大风险执行此次任务。
导航信号时有时无。
在出发之前,上级已经明确告知,因为北斗系统受损,因此飞行只能依靠老办法——目视对照加陀螺仪。
陀螺仪是卫星导航发明之前的一种飞行导航模式。
它的发明和应用在导航领域可谓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最初的机械式陀螺仪,到已经发展出激光陀螺仪、光纤陀螺仪等各种高精度产品。
对于一架飞机而言,一般同时配置多个陀螺仪,从而能够在飞行过程中不断的测量飞机的航向、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在计时器的作用下,就可以进行积分运算,从而达到飞行过程中任一点,相对于起飞点的轨迹,这样在航图上就可以进行有效标注了,从而实现导航。
不过,这种导航模式非常复杂,对飞行员的要求也很高,因为这种方式的导航,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这种导航非常依赖于初始参考点坐标,也就是起飞点的坐标参数,这一参考点必须事先确定,如果这一参考点弄错了,后面全部出错。
其次是导航积分运算的过程就是误差放大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航程的增加,各个环节的测量误差都在不断的累计和放大。
因此,对于这种导航系统的使用,尤其是长距离远程飞行一般需要外界提供修正措施,比如地面导航雷达无线电修正,也就是依靠地面一系列的导航雷达来测量飞机此时距离雷达基站的相对位置,然后发送给飞机,从而修正飞机的轨迹。
这是没有卫星导航系统之前,也就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民航飞机最主流的导航方式。
再者就是地面参照物或者地面人员的指示,这种方式多用于战争年代,比如二战时期,深入敌后作战,就需要依靠机组中的领航员不断的观察地面参照物,然后对照航图进行人工修正。
这也是为何机组人员如此紧张的原因。
可相比起机舱里的那个特战中队的队员来说,他们还是太轻松了。
那些人,才算是真玩命的。
“距离空降点还有不到三十公里距离。”
导航员从手提电脑面前抬起头来,转向了驾驶员。
“核对清楚了?确定无误?”驾驶员问。
导航员点头:“嗯,核对了三次,确定没问题。”
驾驶员说:“亮灯吧。”
副驾驶闻言,按下了机舱灯光按钮。
很快,运输机机舱内,绿灯亮起。
机舱内,领队的270特种部队中队长李兵抬头看了一眼舱壁上的灯光,人立即站了起来,回过身对所有人一边做手势一边大喊:“准备跳伞,检查伞具!”
巨大的机舱内,所有座位上的特种兵都站了起来,在并不明亮的灯光下,按照平时训练的规矩,相互检查彼此的装备,查看身上各种仪表,然后检查供氧系统。
之后,将武器包挂好,排好队,缓缓朝着机舱尾部挪动。
舱门缓缓打开。
冰冷的气流卷入机舱,站在舱边的李兵哪怕脸上带着面罩,仍旧能感受到刀锋一样锐利的寒风。
看了一眼小臂上的温度计,指针指向了零下四十多度。
可见舱外的温度将会更低。
这里是万米高空。
他们这次要进行的是高跳低开,利用高空气流滑翔向南滑翔60公里之外的降落场。
他伸头往舱门外一看,月光之下,到处都是皑皑白雪覆盖的群山,即便在夜晚仍旧能看到雪地反射的白光。
李兵深吸了一口冷冷的空气,稳了稳心神。
虽然他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特,此时内心也忍不住有些紧张。
他跳过六百多次伞,各种地形都跳过。
但像今晚这次的跳伞,李兵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
因为这是一次死亡之跳。
因为目前北斗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定位导航信号极不稳定,几乎是时有时无的状态。
上级给出的说法是两天后,北斗就能恢复,但说法并不确定。
红蓝黄双方这几天在外太空已经打翻天了,你摧毁我的,我摧毁你的卫星。
双方都在想尽一切办法维持自己的导航稳定,又在想尽一切办法毁掉对方的导航卫星。
导致的后果就是偶尔能有信号,偶尔不行。
行的时候也许是补星成功了,失去信号的时候,兴许就是那颗卫星又被对方摧毁了。
270特种部队的行动等同和死神掰手腕。
夜间、复杂地形、无北斗、无地面引导。
该有的要命条件,都有了。
不过,军事行动从来不看时间、地点、天气,甚至不看条件,看的是战机。
270已经全员出动,他们被分为几个特战中队,分别投送到古里走廊、白方东北七邦两个地方。
另外还有一个中队被抽调了,不知道去了哪,行动保密,连他们自己一个部队的人都不清楚。
由此可见,行动的机密性有多高。
嘟——
机舱里突然灯光一变。
绿灯变成了红灯。
李兵站在舱门边,伸手重重拍了拍就在他面前的那名队员的肩膀——这是其中一名引导员。
但凡是伞降里的引导员,技术都是最拔尖的。
这次伞降有三名引导员,每一个特战排跟一个引导员。
引导员的责任就是负责定位,就像大雁群里的头雁。
头雁飞错了地方,其他大雁也会飞错。
引导员如果迷失方向,意味着整个跟随他的排都会飞错。
如此一来,意味着行动的失败。
拍完肩膀,他没有说话——其实此时说话大家都听不清了。
风的声音盖过了一切。
李兵向引导员竖了竖大拇指。
这个意思是在询问,他是否准备妥当,要跳伞了。
引导员也不受话,朝李兵竖起了大拇指,重重在空中夯了两下。
回答很明显——“好了!”
李兵手往前一挥,做了个“跳”的手势。
引导员拖着沉重的武器包,走到舱门边,毫不犹豫一跳而下,人很快消失在舱外的夜色里,只看到头盔上的ir灯光。
后面跟着的特战队员一个个跟着跳了出去。
李兵一个个拍着每个人的后背,目送他们离舱,最后等机舱里的队员都跳了,他这才抬起头,朝着机舱对面同样站在舱边督促队员跳伞的副队长竖了竖大拇指,然后冲向舱门外,一跃而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