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徐庶
所以刘河这时道:“没想到元直居然听说过在下的名号,你是唯一一个听过在下名号,没有丝毫佩服之情的。没有别人那么夸张,其实别人夸我,我也知道,他们只不过是说好话而已。”
徐庶道:“刘将军不必过谦,毕竟你已经是这么大的名气了,夸你的人一定非常之多,在下呢,从来不轻易夸人,只觉得以平常心对人就行了,在下跟其他人比,更愿意向刘将军学习一些好的智谋,比如说前段时间不费一兵一卒,就把曹操赶出冀州的事情,的确是让人眼前一亮,谁也没有想到,刘将军会置之死地而后生,就刘将军那计,在下想破脑袋也想不出。”
刘河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徐庶这也是在夸他,只不过是在变着法子的夸,没有直接夸,更没有别人夸的那么明显,他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夸一个人,不得不说,这样夸人的方式的确很有水平,至少比别人那些见面就说足智多谋,文武双全的好,徐庶这种夸人的方式,就是言之有物,高人一等。
能够用这方式夸人的人,也注定不是一般人的。更何况徐庶本就不是一般人。
只是刘河不明白徐庶为何一人坐在河边煮茶呢?于是好奇的问道:“元直兄,不知你为何会独自一人坐在这里呢?像石广元,崔州平他们都是坐在一起聊天的。”
徐庶道:“将军可能有所不知,在下还是比较喜欢一个人思考问题,毕竟人多嘴杂,你一句我一句的,一天时间基本在交谈之中就过了,诸葛先生说过,非静无以致学,宁静致远啊。”
刘河听后,就更觉得诸葛亮说的对了,非静无以致学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不得不说,诸葛亮随便一些,就是很牛逼的东西,比如说隆中对,出师表什么的,当然了,出师表又分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写的内容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就光看诸葛亮的用句,就觉得很牛逼,像是学富五车的人写的,其实诸葛亮已经不能算是学富五车了,应该算是学富八车才对,因为他实在是太强了,医卜星象,天文地理,奇门遁甲,无一不精,无一不晓,诸葛亮的才能绝不是吹出来的,后来制定蜀国法律,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就知道了,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奇才的人,并且以神机妙算著称,基本是算无遗策,如果不是马谡在街亭的时候不听诸葛亮的话,也不会导致北伐失败,说不定街亭不失,诸葛亮就率大军灭掉曹魏了。
可以说有一定的天命在里面,诸葛亮在上方谷,眼看着要把司马懿给烧死了,哪知道老天下了一场雨,救了司马懿,你说是不是老天太偏心了?如果不是那一场雨,只怕历史要被改写了。
不过,刘河很快就想到了,徐庶不正是诸葛亮的好朋友吗?如果早一点跟徐庶搭上话的话,关羽就不用白跑一趟了。
只不过那时候并没有发现徐庶,而是在关羽走之后才发现的,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弄人了,不过这都是小事。
刘河又道:“元直啊,实不相瞒,在下此来呢,就是想请诸葛亮出山的,前面就是分叉路口了,我们该走左边一条路,还是右边一条路呢?”
徐庶道:“当然是要走右边这条路了,左边那条路,是通往凤雏的住处的。”
呀?刘河听到这里,不禁一愣,心想这卧龙凤雏,今天还可能都遇到,只不过能不能请到就是另外一说了,但当下刘河也想把徐庶请下山,毕竟刘备身边太缺人了,谋士虽说是有,就孙乾简雍这些人,让他们办一些简单的事情还可以,让他们出谋划策,刘备宁愿自己出谋划策了,他们的确没那个能力,所以说,无论在哪个年代,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这就显露出了读书学知识的重要性。
后世有毕业证跟没毕业证的区别不只是一个毕业证,还在你有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如果上过大学,即便你再不听什么,也会比别人多学一些知识的,这或许就是最大的区别了吧。
刘河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一回不但要请诸葛亮与庞统,还得把徐庶、石广元,崔州平,水镜先生也请下山,连阎象这把年纪都能下山辅助人,水镜先生有何不可叫?别看水镜先生说话难听,其实能力还是有的,要不然卧龙岗这一带的人,不会这么尊重他,不会把他认作老师的,说明人家还有点本事的。
刘河道:“我们拜访完诸葛亮,就去看庞统庞士元。”
王霸这时又迷糊着眼道:“刘将军,在下多嘴问一句,庞统庞士元是何人?”
刘河真不知道跟王霸怎么解释,他发现少说一个字都不行,但是,这一回没等刘河开口,阎象便道:“庞统字士元,号凤雏,现在你知道了吧?”
王霸这时似恍然大悟的哦了一声,道:“原来庞统就是凤雏,在下今天算是长见识了,只不过觉得这文人取个名字,也够麻烦的,不但有名字,还得有字,有字还不行,又来一个号,好像不弄这些东西,就低人一等一样。”
话说回来了,王霸这问题,还真是一针见血啊,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就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取个名字,还外加一个字号的,不加字号就显得没什么文化一样,就像后世写小说,你不加个系统,就显得你的文很老套一样。
更牛逼一点的人呢,不但有字,还得外加一个号,纵观三国史,有字有号的就没几个人,卧龙凤雏,幼鳞什么虎的,反正很牛逼的样子,但最牛逼的还是诸葛亮与庞统,二人名气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世间直接就吹起牛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刘河又深切的怀疑,到底这诸葛亮与庞统的名号,是不是水镜先生一伙人吹出来的,他们在卧龙岗这一带,见人就吹,闲着没事就在河边煮着茶吹,渐渐的世人就知道了,他们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销售手段,只要把这二人吹出名气了,隆中这地方自然就有名了,然后就会有很多文人雅士前来,这里的人气自然就旺了起来,人一来就会带动消费,跟后世某些组织是一个套路。